汶川地震13周年祭:在回眸中感受河外力量
“5.12”,汶川大地震13周年纪念日如期而至,再次把那个山崩地裂的时刻带回眼前。2008年,14时28分04秒,8.0级地震,近7万人遇难,一段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。我们缅怀生命的逝去,也铭记灾难面前的守望相助。13年了,我们见证了废墟上的重新站立,也见证了22名汶川儿女在河外力量之下勇毅前行。
2008年,汶川大地震发生后,河北外国语学院共向灾区捐款22万元,捐赠新购棉被600余床、新购衣物2500余件。汶川地震后第三天,孙校长不顾余震危险,与学校教师志愿者队伍,带着22.3万元善款亲赴灾区,风尘仆仆赶到四川,这是抗震救灾以来,第一个进入灾区进行慰问并实施援助的河北高校,孙建中成为首个走进地震灾区的大学校长。他从灾区带回22名孩子,组建了“汶川儿女班”,学校全免他们的学费、住宿费,每月发放500元补助,逢传统节日发放1000元过节费。该校还招募22个“爱心助学家庭”进行结对帮扶,让这些孤儿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、来自河北的亲情。
在“3+2”教育模式下,22名“汶川学子”集中学习两年,完成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,达到了中专同等学历下文化水平。2010年下半年,进入大专阶段学习,22名“汶川学子”主修方向是:建筑工程专业3人,英语同传专业5人,西班牙语1人,英语教育1人,法语6人,日语6人。
13年过去了,“汶川儿女班”的同学们现在事业有成,家庭幸福,他们都在自己的幸福道路上不断前行。我们衷心希望,他们今后的道路一帆风顺!
河北外国语学院是一所有温度的大学,是一座“爱心之城”,在河北外国语学院伫立着一块刻有“爱心之城”的石头,这是 “河外儿女班”在毕业时赠送给母校的留念。
河北外国语学院2008年“汶川儿女班”的学生王道宇,毕业后响应国家援建非洲的号召,远赴喀麦隆工作,担任海外事业部法语翻译,年薪近30万。
自建校以来,河北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用“爱”来教育学生、引导学生,孙校长更是“大爱”的忠诚践行者。
孙校长经常对老师们说,知识和技能知识是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十分之一,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则占了十分之九;教师育生德要先育师德,只有教师拥有健全的人格,高尚的素质,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。对于河北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来说,孙建中校长何尝不是他们的一位老师。多年来,孙校长不断将“大爱”播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,也将“大爱”的种子根植于全体师生的心中,在孙校长的带领下,河北外国语学院正在播撒爱的道路上阔步前行!